凤凰彩票_-(中国)百度百科
凤凰彩票2023-01-31 16:05

凤凰彩票

年轻人为何“恋”上八段锦 传统健身功法悄然走红******

  年轻人为何“恋”上八段锦【传统健身功法悄然走红 95后女孩建群打卡养生】

  “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式,左脚开步……”清晨,在公园的一处角落里,伴随着耳机里响起的八段锦配乐,吉岛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左脚,跟随口令开始了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这是完成每天八段锦打卡任务的第一步。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将八段锦等功法锻炼列入新冠病毒居家中医药预防方案中。

  于是,这套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如今在年轻人群体中悄然流行。

  95后女孩

  建群打卡八段锦

  “滴,记录八段锦打卡第31天。”早上8点多钟,吉岛在她的八段锦打卡群发送了一行文字,这是她八段锦打卡满月的日子。

  吉岛今年23岁,目前是研究生二年级在读。夏天时,她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进行无氧和有氧运动,平时也爱好户外慢跑和爬山。冬天,她感觉无论是进行户外运动还是去健身房,都很不方便。于是,她想寻找一些较为舒缓、出汗量又少的运动,在网上偶然看到了八段锦后,就决定尝试一下这个传统的健身法。

  2022年11月的一个清晨,吉岛起了个大早,来到公园找了一张长椅,把自己的保温杯放好,手机靠在椅背上,播放起八段锦视频,开始一招一式地学习起来。虽然刚开始感觉有点费力,但她依然坚持了12分钟。

  打完以后,她感觉浑身发热,有了些精气神儿,于是决定坚持下去。“打卡记录一下好了。”这个念头闪过,她拿出手机,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八段锦打卡DAY1,感觉这个运动节奏缓慢,很适合自己,有没有姐妹一起打卡呀?”

  吉岛没想到的是,她当天下午再打开帖子时,竟然有几十条未读留言。她点开发现有很多人对八段锦感兴趣,不少人还私信她,问能不能建一个微信群一同打卡。吃惊之余,她更多的是开心,于是便建了名为“八段锦打卡everyday”的微信群,把想进群的人都拉了进来。

  “此群用来给热爱八段锦强身健体养生的姐妹们打卡,还可以讨论健康养生话题,分享生活乐事,说一点烦恼都可以喔,不过记得打卡!”吉岛成为群主后,担忧有类似广告、不良链接等内容出现,也担心会有诸如太极拳、金刚经等其他养生体操的打卡,于是她在群公告中刻意强调此群是八段锦打卡,以维持群里的秩序。

  之后,不断有人私信吉岛,表示想要加入打卡群,吉岛乐此不疲,积极回复。刚进群的新“锦友”热情打招呼,老“锦友”们热烈欢迎,也有群友拉自己身边的人进群,就这样,这个小群很快聚集了四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锦友”结缘

  平均年龄二十四五岁

  打卡群里基本都是95后的女生,还有几位00后,平均年龄在二十四五岁。除了每天固定的八段锦打卡,这群女孩还会在群里交流自己开始练习八段锦的原因,基本情况和吉岛相似,身体畏寒,有胃病或睡眠不好、免疫力差等问题。她们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被一些小毛病缠身,便想通过不同的途径增强自身免疫力。

  她们因为八段锦结缘,“锦友们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相互讲述和倾诉的氛围,很像一个大家庭。”

  在群里交流的过程中,几位“锦友”的故事也给吉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宝妈查出了癌症,担忧的情绪让她难以入眠,为了改善睡眠和强身健体,她开始练习八段锦。群里的“元老”晴子,会热心地回答关于干眼症、咽炎、鼻炎、偏头痛以及焦虑症等很多疾病的问题。还有阿图,她是一位护士,每天在工作之余,还是值班室的八段锦达人。

  “练八段锦有什么讲究吗?上午练好还是下午练更好?”在群里,时不时冒出一些问题。“上午练更好,练的时间太晚会影响睡眠质量。”群里的“锦友”们热心给出自己的经验和回答,还会将自己跟练的视频发到群里供大家借鉴,讨论各招式和呼吸的注意事项等。

  但是,吉岛很快有了自己的一些担忧,“我自己也不是专家,还属于八段锦小白,缺乏经验。”随着进群的“锦友”越来越多,当这个群主让她感觉有点压力。

  时间久了,群成员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她作为群主要负责协调矛盾。比如有焦虑症的小佳经常在群里抱怨和担忧自己的身体状况。对此,阿晴在群里表示了不满,并私聊吉岛,说自己无法忍受,想要退群。吉岛只能在两方中间进行劝导,群里才慢慢又恢复了“和平”。

  吉岛发现,群里的“锦友”们除了每天打卡和讨论八段锦,还会讨论很多健康和养生的知识。有的女孩在群里发问:“生理期推迟怎么办?”就会得到热心的回答:“建议熬当归鸡蛋红糖水,暖一下身子可能有用,我妈的老法子了”、“每晚用热水泡脚,坚持八段锦有用”。除此之外,诸如养胃食谱、按摩的穴位等养生妙招时不时也会出现在群里。

  另外,这个群的主题不仅仅是养生,分享生活、帮助“锦友”疏导情绪和互相鼓励也是群里的日常。一些女孩儿会在群里晒美食或者日常短视频。当群友出现生活上的烦恼,“锦友”们也会纷纷上线,热心安慰,顺带推荐拍打一些身体部位排出身体里闷气的小妙招,气氛十分融洽。

  年轻人学养生

  “慢”生活愈发流行

  八段锦此类健身养生功法能在这些年轻人中悄然走红,究其原因,与网络传播关系很大。“锦友”小荷说,自己就是通过喜欢的博主推荐开始跟练的。而经常浏览养生、健身类信息的吉岛,则是受大数据影响,经常看平台推送的八段锦、五禽戏、金刚经等传统健身功法。

  “之前还打过太极拳,其实还想试试五禽戏,不过感觉(那些)比八段锦难一些。”吉岛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练习八段锦的,但吉岛会将八段锦推荐给身边的人,几个朋友在她的强烈推荐下也开始每天打卡。八段锦还意外变成了家庭日常交流的话题之一。

  事实上,除了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金刚经等传统的养生健身功法也在很多年轻人群体中逐渐流行起来。

  浏览各大社交平台,不难发现,一些年轻人不再只是痴迷于西方体育锻炼方式的“快”,而是逐渐接受了中国传统体育锻炼方式的“慢”。

  加班、写论文等工作和学习压力,给身体带来很大负担,颈椎病、胃病、头痛等疾病也纷至沓来,而喝酒、熬夜等不太健康的行为更使得“难熬”的身体雪上加霜。一些年轻人和吉岛以前的生活方式相似,没接触“慢运动”之前,他们会选择去酒吧玩个通宵来当做放松的方式,但却发现,玩一次反而要缓好几天,身体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群,捧起了保温杯,开整养生活儿。“我早就用起了保温杯,不会喝比自己体温低的水。”吉岛的胃病已经有几年,在看了几次医生后,她不再饮酒,保温杯不离手,自己煮养生茶,还会每晚泡脚,也秉持着早睡早起的理念,在早上五六点钟去爬山,每日打卡八段锦,俨然成为半个业余胃病“专家”。

  慢,开始成为当下部分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他们开始研究做饭、种菜以及棋牌等回归现实的生活和娱乐方式,生活节奏也逐渐趋缓。所以,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这样的“慢”节奏锻炼也正符合这部分年轻人向往的生活节奏。

  提醒

  八段锦训练要量力而行

  盲目跟风不可取

  2022年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将八段锦列为新冠病毒居家中医药预防方案之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刘晓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训练指导》中的研究证实,八段锦可以增强免疫力,调节情志,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八段锦作为一种调心、调息、调形相结合的整体性运动,进行练习也有助于新冠康复。

  早在2008年,刘洪福等学者的研究就已经证实,八段锦锻炼可以使积极的情绪得以加强,缓解抑郁情绪。“感觉身体热乎乎的,免疫力有提高。”有很多网友反映,坚持练习八段锦一段时间以后,感觉身体轻快,有了力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一些专家也表示,八段锦并不适宜所有人群练习,盲目跟风并不可取,尤其是在刚刚转阴后,身体仍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运动需要适量适度,在身体条件允许的状态下锻炼。

  “练错倒不如不练。”无论是群友还是网友,在讨论是否应该练八段锦时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八段锦练错,不仅没有功效,反而会加剧身体的不适症状。而盲目练习也不可取,比如一些脊柱损伤者、过于体虚者,并不适合类似八段锦的运动。

  刘晓丹等专家还特别提醒,练习八段锦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不宜训练。初次训练要有医护人员监督,关注患者训练时和训练后的主观感受以及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训练时,要求自然呼吸,不勉强,不用力呼吸,禁止憋气。循序渐进,呼吸和肢体活动的幅度、次数、时间等根据需要可逐步增加,不追求一步到位。训练时有任何不适,如诱发咳嗽、胸闷、头痛、头晕、关节疼痛等情况,应及时终止所训练动作。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田璐瑶

  统筹/林艳 张彬

身在海外 同庆新春******

 

  坚守岗位执行维和任务,组织写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迎春文化活动,与当地民众一起包饺子品美食……新春佳节之际,很多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恪尽职守,促进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请跟随本报记者的脚步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春节故事,感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相融相通。

  居住在西班牙的自媒体人湛子良——

  让“东方美感”可意会也可言传

  本报记者 颜 欢

  除夕清晨,湛子良(网名大米良)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地标性建筑巴特罗之家的阳台上远眺。眼前,深黛色的天空尽头泛起淡淡的金黄——太阳即将升起。巴特罗之家灯光师阿尔伯特跨入阳台,躬身扳动一个按钮,和湛子良确认道:“R255、G0、B0,对吧?”确认完毕,一道红色光束随即“啪”的一声打在巴特罗之家外墙上,和远处的朝霞相映生辉。

  自2019年起,每逢中国春节,巴特罗之家都会在外墙点亮中国红,今年也不例外。对中国人来说,“中国红”是一个极具仪式感的颜色,可它究竟是哪种红色?当初巴特罗之家的技术人员问起时,身为巴特罗之家大中华地区项目落地执行人的湛子良也拿不准。经过一番研究和反复求证之后方才确认,“R255、G0、B0”是LED灯光对应的“中国红”参数,“C0、M100、Y100、K10”是电子海报要用的色彩,印刷品则采用潘通色号中的186C……在这个过程中,湛子良意识到,讲述中国故事时,“东方美感”不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准确、详尽地向西方人展现中国美,“是个重要的大课题”。

  湛子良曾是一名文字记者,在传媒行业已经工作了10余年。来到西班牙以后,他希望利用所学专长,结合当下流行的新媒体方式,为中西文化交流做点有趣的事。“文化交流有时要从很基础的工作做起,比如西班牙是一个博物馆大国,若能通过制作短视频,介绍该国博物馆和其背后的故事,帮助中国受众更好地理解西班牙历史和文化,这就很有意义。”凭借着唯美的画面和细腻的讲解,这几年,湛子良的视频作品很受欢迎,他的个人账号在社交网站上收获了150万粉丝,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使命感也更为强烈。

  “2022年,我在先锋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的塔皮埃斯博物馆采访时,馆长努利亚曾表示,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文化魅力也随之向外不断释放,但单纯展示‘中国符号’难以达到真正的传播目的,必须要深入展现中国文化的‘肌理’,才能让外国受众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回忆起这次谈话,湛子良感慨,“这让我感受到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好奇,以及在文化交流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迎接新年中西长跑、春节庙会、华人春晚……这个春节,湛子良的行程安排得很满,他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多场新春相关活动。“祖国的不断发展让我们自豪,也让我不断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湛子良说,今年,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学习中国艺术史,“只有自己更好地了解、理解中国文化,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让更多人认识中国的美。”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朗杰次仁——

  “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本报记者 闫韫明

  在刚果(金)东部边境城市布卡武城郊,循着一条装点有各色彩旗的小路向前,不久便能看到“中国半岛”4个大字。高高扬起的联合国旗帜和刚果(金)、中国两国国旗所在之处,就是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驻地。驻地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标语格外醒目。

  春节将至,中国半岛营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国结、福字、春联、灯笼……走在军营中,喜庆祥和的中国年味扑面而来。即便正值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营地里,许多战士仍像往常一样在外执行任务,坚守工作岗位。

  “今天主要有两项任务,首先是这个方向十几公里路段的修筑……”在距营区半小时车程的卡乌姆地区,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朗杰次仁身着迷彩服,头顶蓝色盔帽,指着手中的地图向身旁的军官布置工作。一队士兵已开始用力地用铁锹进行挖掘工作,不远处还有几个当地孩童正在好奇地张望。

  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去年9月抵达任务区,目前共有174人,全部来自西藏军区。除了驻扎在布卡武的半岛营区,还有两支分遣队在乌维拉、巴拉卡等地执行任务。4个多月以来,分队已先后完成9项工程任务。

  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分队队员每周还会到营地附近的村庄,为当地村民教授中文,这是多批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一直以来的传统。如今,许多当地青年和儿童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有些人还入职了当地中资企业。看到中国官兵过来,村里的孩子们热情地围上来,朗杰次仁笑着与他们打招呼,熟悉地叫出他们每个人的中文名字,“他们是我们分队很好的朋友、邻居。”

  对有着31年军龄的藏族军官朗杰次仁来说,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在工作岗位上过年已是常事。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很想念远方的家人,但很快又笑笑,“坚守岗位,这是我们军人应该做的。”

  在海外过年,朗杰次仁还是头一回。今年春节,分队邀请了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司令和友军负责人共同庆祝,还设计了游园、品美食、写春联等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活动,希望能将中国传统节日的喜悦传递给外国友人。

  进深山、钻密林,修道路、建桥涵……“身处非洲大地,我们能够感受到当地群众、友军官兵对中国的信任和认可,也更加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不畏惧、不退缩,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全体官兵都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不负祖国重托,再接再厉,圆满完成维和任务。”朗杰次仁说。

  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耿军——

  让美食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本报记者 孙广勇

  鲜香麻辣的藤椒鱼、肚大皮薄的三鲜饺……除夕夜,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春节联欢会在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国厨房举行。9个专业厨房工作间同时开火,来自孔敬大学孔子学院、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泰国东北部高校的中泰师生近百人齐聚一堂。大家纷纷大显身手,做起拿手的家乡菜,现场香气四溢,一片欢声笑语。

  这是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耿军在泰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今年,他和孔敬大学教师翁威瓦一起制作了可口的白菜猪肉馅饺子和清甜的银耳桂花汤。为什么选择白菜馅?耿军笑着对在场的泰国师生解释:“用中文讲,白菜谐音‘百财’。愿大家新年如意!”

  泰国华人素察非常喜爱中文和中国文化,是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各种文化活动的“常客”。今年的春节联欢会他也早早到场,“这里的年夜饭让我非常满意。每次和中国老师们在一起,不仅能品尝中国各地的美食,还能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年文化’。”素察说。

  “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中泰文化交流合作的连接器。自2017年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国厨房落成以来,中国美食文化活动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美味的中餐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耿军介绍,“到孔子学院吃年夜饭”已经成为很多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和泰国民众不约而同的选择。

  每年过年,孔敬大学孔子学院的泰方员工瓦拉帕都会和中国老师们一起买年货、挂灯笼、贴春联、准备年夜饭。“和中国同事一起,像家人一样做丰盛的中泰美食,让我感到特别幸福。中泰一家亲,已经深深扎根于两国民众的心中。”她说。

  甘提塔是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泰高铁汉语培训”项目学员,他也专程赶来参加活动,向教过自己中文的中国老师拜年。许久未见的师生拥抱在一起,不时拿起手机拍照留影。他说起自己的新年愿望,“希望中泰高铁能够早日建成通车。到那时,中国的麻辣火锅和泰国的冬阴功汤之间只是一个朝发夕至的距离,泰国的稻米、木薯、甘蔗等农产品也能更多地销往中国市场,摆上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团圆贺岁、迎新纳福,中泰师生沉浸在浓浓的中国年味之中,以食会友,两国民众的心也越走越近。

  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

  “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于 洋

  组织“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联系场地和嘉宾,布置会场,安排演出流程……每年春节都是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最忙的日子,用文化中心员工的话来说,时常忙到“连家都顾不上想”。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它是关于家庭、亲情、团圆和祝福的节日。我们希望向匈牙利民众传递春节的温暖。”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说,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节的很多活动都是线上举行,今年文化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匈牙利多个文化机构合作,打造了一系列有趣味、有年味的春节庆祝活动,推广中国的春节文化,传播中国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除夕前夕,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匈牙利兔年邮票发行仪式,吸引了大批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自从匈牙利开始发行中国生肖邮票以来,我就开始收集相关邮票,至今已经有10年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了解中国的生肖文化和其背后的美好寓意。我非常期待未来能去中国,亲身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匈牙利邮票爱好者埃里克斯说。

  今年是金浩在布达佩斯度过的第四个春节。“不能与家乡的父母亲友团聚,多少有些遗憾,但是能与同事一起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两国沟通了解,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很自豪。中国春节,正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中华文化的良好契机。我们在匈牙利举办一系列春节节庆活动,既能让当地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等海外中华儿女感到家的温暖,也能让更多当地民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好。”

  过去一年,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17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在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心还推出了许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吸引了大批当地民众参与和互动;精心打造的“中匈艺术对话”“天宇在中国”等精品栏目,也深受匈牙利民众喜爱。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匈牙利在华留学生群体的力量,借助新媒体手段,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谈起新一年的工作计划,金浩和同事们有很多设想,“希望在未来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栏目,向匈牙利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当代中国的风貌,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凤凰彩票地图